(一)市情简介
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长江经济带、皖江示范区重要节点城市。铜陵1956年10月建市,现辖一县三区(枞阳县、铜官区、义安区、郊区),拥有一个国家级开发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170万,总面积3008平方公里。
铜陵是中国古铜都。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绵延3500多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和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家集铜采冶炼于一体的大型有色金属企业、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在铜陵。
铜陵资源丰富。境内拥有天井湖、浮山、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7个,拥有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佛教圣地,拥有天然湿地543.8平方公里,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水域条件对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白鳍豚进行养护的基地坐落于此,还是中国三大牡丹生产基地之一。铜陵富有金、银、铜、铁、硫、生姜、凤丹、麻,享有“八宝之地”的美誉,尤其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矿种齐全。境内已探明的稀有金属矿种30余种,其中铜、黄金、白银和石灰石储量全省第一,硫铁矿储量华东第一、全国第二。
铜陵经济实力雄厚。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1222.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全部财政收入18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1家,其中当年新认定67家。全市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305个,实际到位资金578.8亿元。
铜陵工业经济特色鲜明。铜陵逐步形成以铜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等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现有千亿元以上企业1家,百亿元企业2家,主板上市公司6家(铜陵有色、铜峰电子、三佳科技、精达股份、六国化工、安纳达钛业),工业化率达60.3%。铜陵有色公司是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电解铜生产企业,精达公司是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
铜陵是全国首批转型升级发展示范区、国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双示范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等称号。
(二)区位交通
铜陵区位优越,京福高铁与宁安高铁、京台高速与沪渝高速在铜陵交汇,沪铜铁路、铜九铁路穿境而过,铜南宣高速建成通车,正在建设的池州大桥是铜陵第三座跨江大桥。坐拥“黄金水道”长江岸线142.6公里,拥有国家进境水果、粮食指定口岸,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首批对台直航港口和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
1、高速公路:铜陵距合肥、南京、杭州、上海、武汉路程分别为:136公里、180公里、290公里、400公里和360公里,3条高速公路在铜陵交汇。
高速公路
|
始发
|
终到
|
级别
|
京台高速公路G3
|
北京
|
台北
|
国家高速公路
|
沪渝高速公路G50
|
上海
|
重庆
|
国家高速公路
|
铜南宣高速公路S32
|
铜陵
|
宣城
|
省高速公路
|
2、铁路:三条骨干铁路在铜陵交汇,是“中国最美高铁线路”的重要站点,连南接北、东西贯通,目前到上海仅3个半小时、到北京或厦门仅5个半小时。
铁路
|
始发
|
备注
|
沿江铁路
|
上海-铜陵-武汉
|
连接京沪高铁
|
宁安高铁
|
上海-铜陵-安庆
|
城际高铁
|
京福高铁
|
北京-铜陵-福州
|
高铁
|
3、航运:铜陵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可停靠万吨轮的港口,已开通对台湾高雄海上直航,从铜陵港到上海港需要40小时左右。
4、空运:
机场
|
距离铜陵
|
合肥国际机场
|
2小时车程
|
南京国际机场
|
2小时车程
|
黄山国际机场
|
1.5小时车程
|
九华山国际机场
|
0.5小时车程
|
(三)生产要素资源
1、电力:铜陵是电力输出城市,电力供应保障充足,目前电力装机容量280万KW,年发电量达140亿千瓦时,承诺非紧急状态下,不因节能降耗、迎峰度夏等因素限制用电。
用电分类
|
电度电价(元/千瓦时)
|
基本电价
|
不满1千伏
|
1-10千伏
|
35千伏
|
110千伏
|
220千伏
|
最大需量
(元/千瓦·月)
|
变压器容量
(元/千伏安·月)
|
一、居民生活用电
|
0.5653
|
0.5503
|
|
|
|
|
|
二、农业生产用电
|
0.5558
|
0.5408
|
0.5258
|
|
|
|
|
其中: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
|
0.3516
|
0.3366
|
0.3216
|
|
|
|
|
三、工商业及其他用电
|
单一制
|
0.7303
|
0.7153
|
0.7003
|
|
|
|
|
两部制
|
|
0.6347
|
0.6197
|
0.6047
|
0.5947
|
40
|
30
|
2、水:铜陵毗邻长江,水资源丰富,日供水能力达92.5 万吨,未出现急停水现象。
类别
|
用水
|
居民生活用水
|
第一级
|
2.31
|
第二级
|
2.99
|
第三级
|
3.67
|
合表户
|
2.38
|
非居民生活用水
|
3.34
|
特种用水
|
4.68
|
3、天然气:铜陵是西气东输重要节点站,天然气年供气能力3.5亿立方米。工业用户为3.02 元/立方米。
4、人力资源:
在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生产制造成本节节攀升的情况下,铜陵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四)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铜陵市拥有完善的引资载体,市域有三大产业集群:临江产业集群、东部产业集群、枞阳经开区产业集群,涵盖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枞阳经济开发区、铜陵郊区经济开发区、铜陵义安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再生金属“圈区管理”园区,1个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铜陵开发区、园区概况一览表
开发区(园区)名称
|
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
|
产业定位
|
级 别
|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
(铜陵承接产业转移
示范园区)
|
54.27
|
铜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材料、精细化工、高端服务业以及综合性物流园等产业。
|
国家级
|
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
|
17.28
|
电子信息、光电光伏产业、装备制造业、铜精深加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
国家级
|
铜陵郊区经济开发区
|
5.74
|
装备制造业、绿色建材、“静脉”产业、再生资源利用(铜拆解)产业、临港物流。
|
省级
|
铜陵义安经济开发区
|
14.2
|
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先进流体设备、电线电缆等产业。
|
省级
|
枞阳经济开发区
|
22.52
|
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等产业。
|
省级
|
(五)铜陵重点发展的产业
“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快首位产业——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快速增长;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与健康、绿色食品加工、文化创意与旅游等新兴产业。
铜基新材料:进一步延伸提升“板、箔、管、线(杆)、合金(棒、粉)”等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依托铜陵有色等龙头骨干企业,面向电力电子、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交通建筑等领域发展新需求,配套开发新型优质铜基新材料及下游产品。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发挥众泰汽车、奇点汽车、沃特玛电池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大力引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特别是发挥铜陵产业优势,引进新能源汽车电池铜箔项目;注重引进电池铝箔、铝合金熔铸、压延零部件和精密加工件类项目;规划和引进年产万吨的新能源汽车电解液项目、碳纤维项目以及湿法电池隔膜项目。
电子信息:重点引进PCB(印制电路板)及集成电路封装、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整机及配套软件等领域项目。PCB及集成电路封装产业重点引进:大功率、高频、挠性基板,高密度互联印制电路板等高端PCB产品,球栅阵列、插针网格阵列、多芯片等集成电路先进封装产品;新型元器件产业重点引进:超级电容器及薄膜、高档人造晶体、高端引线框架等;电子整机及配套软件产业重点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治理、公共安全、高精度检测等领域开发电子整机产品。
智能制造:重点推进测控装备、电机、工业机器人、矿冶装备、模具及封装装备等领域成套装备智能化、柔性化升级,引进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类项目。
精细化工:重点围绕精细磷(硫)化工、高端涂料、工程塑料等三大产业链招商。精细磷(硫)产业链:高纯度、多品种的硫系、磷系功能材料。高端涂料产业链:铜基颜料、珠光颜料、光固化涂料等新型特种涂料产品。工程塑料产业链:以己内酰胺、碳酸二甲酯、聚苯硫醚为基础,向下游发展聚碳酸酯等系列工程塑料产业。
节能环保: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设备、节能矿冶设备、高效节能变压器、节能环保建材、半导体照明、烟气脱硫脱硝设备、污染防治药剂等节能环保产品。
生物制药与健康:充分利用铜陵丰富价廉的焦炉煤气、电厂蒸汽以及地道的中药材资源,重点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化学新药、新型兽药、现代中药等。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中药饮片、牡丹籽油、丹皮酚、姜提取物等系列保健产品与食品。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基地、电子商务以及金融、法律、科技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开发独特的工业和矿山旅游资源,发展工业旅游、城市湿地、长江古镇等特色业态,建设一批特色餐饮、文化娱乐等特色街区,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建设一批专业化的现代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以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中心,引进农村电子商务项目,拉伸农产品销售链条,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嫁接建设产业特色小镇,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充分利用白姜、凤丹、媒鸭、螃蟹等特色农产品和优质粮、畜禽、蔬菜、苗木等优势农产品,引进“种养加”等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项目。
(六)铜陵市鼓励企业投资政策及配套服务
为鼓励投资,除执行国家、安徽省出台的相关政策外,近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更灵活的政策,从用地保障、金融服务、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财政贡献奖励、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扶持(具体见铜政﹝2017﹞40号文),同时更加注重为投资商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
金融服务: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种类齐全、数量多,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徽商银行、铜陵农商银行等。20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1449.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104.1亿元。
用工服务:铜陵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协助企业,为企业组织专场用工招聘会,帮助联系相关院校提供专业培训服务,与相关职业技术院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优先办理台资企业录用备案、政策申报等手续。
进出口服务:铜陵港为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首批对台直航港和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国家进境水果、粮食指定口岸加快建设。2018年1—11月份海关进出口总额累计60.5亿美元,同比增长20.6%。
行政服务:实行行政审批和证照办理一站式服务,由市外来投资者服务中心全程代办或协办、全程免费、限期办结。为促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全程保姆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