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经开区管委会> 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0700485550042F/202505-00004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经开区管委会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017号提案协办意见的函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5-15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017号提案协办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2025-05-15 16:56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市工信局: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0017号提案)收悉,现将相关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着力提升化工园区产业集群化水平”的建议  

(一)引入高质量化工项目。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一是严格政策规划约束。进入化工园区的项目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符合国家、省、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属于国家《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鼓励类或允许类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应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支持鼓励类企业,严格限制新增限制类项目,淘汰落后工艺或落后产品项目。二是严格安全标准准入。严格控制引进涉及光气化、硝化、重氮化、偶氮化工艺以及硝酸铵、硝酸胍、硝基苯系物等爆炸性化学品等高风险项目,非重大产业配套、产业链衔接或高新技术产品的高风险项目原则上不再引进。项目污染大、剧毒、难治理、产能过剩、效益低、产业层次较低的化工项目不得入化工园区。

(二)推进化工企业集群式发展。集群式发展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产业链的根植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一是积极推进化工园区确定主导产业,制定化工产业智能绿色发展规划大纲,确定1—2个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链条,细化园区产业链“一园一图谱”,加强园区企业梯度培育,形成链主企业牵引、配套企业联动、合作平台支撑、政策要素保障的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构建“产业有主导、园区有特色”的发展新格局,壮大产业集群。二是建立健全园区内企业退出机制,通过“腾笼换鸟”,招引上下游知名化工企业落户园区发展。三是根据我市化工产业现有企业及未来发展趋势,梳理分析园区化工产业基础,结合全球和我国化工产业发展趋势,重点以提升化工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嵌入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为切入点,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在已有电解液溶剂碳酸二甲酯(DMC)、极片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基础上,重点发展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池包装膜、质子交换膜和离子交换膜、膜电极等产品。构建体系完整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群,同时聚焦涂料、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以及与半导体、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新兴产业耦合发展领域

(三)持续优化化工产业布局。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沿江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引导化工企业搬迁入园、集聚发展,推动化工行业污染治理和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化工园区现已分片区完成封闭化建设,规范危化品运输管理,划设危化品车辆专用道路,新建新材料集中区危化品停车场,同步建成投用两处消防(气防)站。配套升级污水管网系统,完善公共管廊安全监控设施,夯实园区安全运行基础。严格遵守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加快传统化工产业智能绿色化发展,壮大泰富、金泰化工等现有骨干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化工领域知名企业,培育完善产业链,提升园区化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关于“着力提升化工产业链高端化水平”的建议

(一)优化化工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区域产业资源整合。有助于改变目前产业链条单一、精细化延伸不足的局面,引导区域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园区工程塑料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产品有碳酸二甲酯、聚酰胺6(尼龙6)、聚氨酯、聚苯硫醚、橡胶防老剂等。涂料产业链,经开区拥有成膜物,分散介质,颜、填料,助剂等近乎完整的涂料产业上游原材料产品群,主要产品有钛白粉、氧化铁颜料、漆包线漆、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等。聚力招引龙头企业,整合优化现有产业链条,推动工程塑料、涂料全产业链建设。重点发展绿色涂料产业、塑料色母粒产业,提升铁系颜料档次,培育铜基颜料、珠光颜料、光纤涂料等新型特种颜料产品。

(二)推进化工企业高端化发展。铜陵经开化工园区将以“特种专用化学品”产业作为核心支撑,以“功能精细化学品”产业作为功能延伸,以“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作为高端引领,逐步构建“核心支撑有力、功能延伸充分、引领效应提升”的价值化、集聚化的新型化工产业集群。具体细分产业板块如下:一是特种专用化学品:包括锂电化学品、氢能化学品、光伏及风电化学品等新能源化学品及光刻胶、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平板显示材料等电子化学品;二是功能精细化学品:包括光固化材料、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等;三是高端化工新材料:包括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等。

(三)完善园区配套建设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及孵化基地。统筹规划化工园区布局,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完善公共管廊、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危化品仓库等仓储物流设施,实现物料高效安全运输。推进工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构建循环绿色利用体系,配套建设光伏电站等新能源电力系统,助力节能降碳。创新智慧园区管理平台,集成安全监测、环境预警、应急指挥等功能,实现园区企业实时动态监管。增强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在国内外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坚持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精准对接安徽省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印刷电路板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对电子化学品的旺盛需求,重点发展电子特气、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显示材料、封装材料及配套化学品等产业方向。

三、关于“着力提升化工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 的建议

(一)培育创新平台。经开区积极关心创新化工企业成长,扶持、培育有创新潜力企业吸引优秀创新人才,建设各类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已拥有51个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4个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3个省级及以上孵化器、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8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89家,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国家级2家、省级10家),已进站博士共20人,签约科技副9位。此外积极开展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需求征集。比照申报条件组织园区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申报,25年度已协助孟凌电子、精达股份、圣奥化学、石墨烯研究院4家企业完成省级重点实验室申报材料准备并推荐至市科技局。

(二)提升科技服务。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实体等形式,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科创平台,进一步拓展产学研合作深度,促进资源互补、技术共享、协同创新,共同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2024年新增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累计认定各级企业研发平台128家,22家新材料相关省级研发机构;新增市级孵化器1家,新建以铜基新材料为产业链的铜陵经开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做强科创合作提升科技服务。以深化产学研合作为抓手,依托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加快推进园区科技创新合作,围绕产业链补链强链持续做优做实科技服务。促成贝斯美和浙江大学,聚芯制造和上海交通大学,普力通与同济大学,沸点新材料和浙江理工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提升园区化工产业创新发展速度。成立平台公司推进化工园区创新材料中试基地项目建设,引进铜陵石墨烯产业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等大院大所,持续推进与皖江中心、矿冶技术中心合作。

四、关于“着力提升化工产业园区绿色化水平”的建议

(一)引导企业节能改造。围绕绿色节能降碳技术工艺、余热余能梯级综合利用、重点设备能效提升等6个方面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加快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鼓励争创专精特新、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等转型标杆;全方位支持现有化工企业创新研发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建设。截至目前,经开区已有7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企业获得省级绿色工厂、专精特新企业78家,智能工厂4家。

(二)构建智能监管体系。依托中央专项资金搭建智能化管控体系,集成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企业云平台、封闭化系统、公共管廊及公用工程设施监测预警系统、危化品停车场管理系统、环保监管系统等。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现场管理,实现"人-车-物"全流程监管,实时监测危化品运输及物料泄漏,重点管控核心区封闭化管理,完成企业"二道门"系统数据全接入,形成从原料入园到产品出园的全链条监管闭环。将重点企业"三废"实时排放数据接入环保监管系统,构建可视化监管界面,精准掌握企业排放动态。

(三)加速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经开区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载体,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深入贯彻《关于推广应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实施意见》,加快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鼓励企业采用热电联产、洁净煤气化、新型流化床锅炉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能源梯级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助力节能降耗。

 

 

                   2025515